我們都知道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如果經常在同一個狀態下長時間工作,就會讓自己的精力像消耗品一樣,慢慢消耗殆盡,這樣會導致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。
就像很多創作類型的工作者,如果一直待在室內去創作,很容易靈感枯竭,這時候出門走走,哪怕不去旅遊,就去公園曬曬太陽,都能很好地提升能量,恢復精力,而且還容易帶來新的靈感。
那些高能量的人都有一個特點:總愛出門,去感受大自然也好,去交際也好,總之不會一直讓自己待在家裡。
當然,這裡不是反對宅家,而是在論述一個觀點:如果你覺得自己能量低了,不妨出門走走。
現在的智慧手機,讓我們獲取娛樂變得十分簡單,所以很多人一到休息就會就待在家裡面,一刷手機就是半天,這樣很容易讓我們的頸椎和眼睛受到傷害,長期以往還會讓身體出現“亞健康”的狀態,這時候,主動出門去接觸一下大自然,曬一下太陽,都能讓自己的身體能量代謝更規律。
《黃帝內經》裡提到 “陽氣者,若天與日,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。”
中醫認為:自然界的陽光增強我們的體質,尤其是早晨的太陽,這時候紫外線還不是特別強烈,不會對皮膚造成太大傷害。這時候去曬太陽能直接促進人體陽氣升發,溫煦臟腑經絡,增強代謝功能。
其實,多出門除了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好,還有很多好處。
讓心情變得更好
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:去公園散步、河邊吹風,走著走著就感覺心裡的煩事變少了。尤其是看到樹啊花啊,或者聽聽鳥叫,整個人會放鬆下來,就像給心情 “減負”。
有一個理論叫“20分鐘公園理論”,它是這麼說的:只要在公園待上20分鐘,就會感到莫名的快樂。
若我們能有時間去旅遊固然是好,但是大部分人沒有時間,我們可以趁休息的時候去公園走走,這樣都能給身心帶來極大的放鬆。
我之前在上班的時候,就經常覺得工作壓力大,感到焦慮,頭腦發脹。
我有一位經常戶外運動的同事,他建議我中午吃完飯可以在公司周邊的公園走走,哪怕只走20分鐘,都會改變現在的狀態。
果然,我在踐行一段時間後,整個人的狀態都變好了,天氣好的時候,還會偶遇路上的貓咪,跟貓咪聊聊天整個人都放鬆很多。
而且我還學會了觀察大自然,那時候,我經常抬頭看梧桐樹的葉子,觀察它們隨風擺動;我學會了傾聽麻雀在灌木叢裡嘰嘰喳喳;也能察覺到雨後泥土的潮濕氣味。
就這個簡單的“公園散步”行為,讓我走出了工作焦慮,慢慢地我也沒有頭腦發脹的感覺,這也使得我工作的專注力大幅度提升。
直到後來我看了一本書叫《精力管理》,我才明白這個原理:用公園散步代替刷手機,屬於“主動恢復”而非“虛假休息”。
這種接觸大自然的行為,用腦科學來解釋,就是降低我們大腦的“皮質醇”,讓壓力變得更小。所以,主動接觸大自然,就是讓我們的大腦“主動恢復”。
如果有週末,我們還可以爬個小山、騎個自行車,累了出點汗,心裡會莫名覺得爽,就像打完遊戲通關一樣開心。這是因為運動能讓大腦分泌 “快樂激素”,自然能使心情更好。
發現不一樣的自己
如今,很多人都會選擇在休息的時候刷手機,但我身邊很多人都在回饋,手機刷多了,就會覺得很無聊很空虛,但是又不知道幹點啥。
其實,我們可以趁休息的時候,去另外一個城市,感受一下當地的人文氣息,比如逛古城,感受一下老街道,看看老房子、石碑。有時候,踩在古老的石板路上,會突然覺得 “原來以前的人是這樣生活的”,會有不一樣的感受。
還可以去菜市場聞聞新鮮蔬菜的味道,聽聽攤主的叫賣聲;去海邊摸摸沙子、聽聽海浪,這些真實的感受比看手機更讓人印象深刻。如果我們還能適當拍照記錄,那就是給大腦 “存了立體記憶”,以後回看,都是寶貴的瞬間。
去不同的城市旅行,看到別人的生活方式,會突然覺得 “原來日子還能這樣過”,不知不覺就拓寬了自己的眼界。
我們甚至可以一個人去走走,畢竟現在找個志同道合的“搭子”挺難的。比如,我們可以嘗試去一個陌生的地方,獨自逛展會、參加戶外活動,一開始可能緊張,但做完會發現 “原來我也能行”,下次遇到挑戰更有信心。
我有個朋友,平時在辦公室穿正裝很嚴肅,他經常跟我抱怨工作和生活很枯燥。於是我建議他週末多去爬山,結果他發現自己體力還是很好的,而且拍照很好看,這些小發現,讓他整個人變得更自信。
後來,他嘗試去貧困地區做志願者,當他看到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,突然覺得自己平時糾結的小事不重要了,這使他更珍惜當下的生活,也更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。
多出門走走,多嘗試不一樣的事物,會讓我們發現不一樣的自己,這能讓我們更容易活在當下,知足常樂!
緩解人際關係的煩惱
人際關係煩惱常源於固定圈子,比如親人、朋友、同事的摩擦,但長期困在這些關係中,容易陷入“全世界都在針對我”的錯覺。
如果你也面臨這樣的困擾,只需要做一下環境切換,比如去公園、咖啡館之類的場所獨處一下,就會分散自身的注意力,減少對負面事件的過度思考。
還可以利用戶外的陽光和綠色空間,這樣能降低皮質醇,讓情緒回歸理性,避免衝動反應。
我在讀大學那會,就經常因為和室友的生活習慣不同而吵架,整天悶在房間裡生悶氣。後來我出門去河邊散步,看路人釣魚、小孩玩耍,突然覺得“這事也沒那麼嚴重”,回家後主動和室友平靜溝通,問題順利解決。
對於處在人際關係困擾的人,多出門的幫助在於:
換個地方,換個心情:與其悶在家裡瞎想,還不如出去走走,這樣自然就不鑽牛角尖了。
見見人,動一動,找回自信:跟陌生人聊幾句、跑跑步,你會發現自己沒那麼糟。
看看別人怎麼相處:觀察生活中那些相處融洽的人,你也能找到解決矛盾的辦法。
簡單來說就是:
別憋著,出去透口氣;見見人,找回狀態;看看別人,學點經驗。
多出門,真的能很好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煩惱。
多出門,真的能直接提升自己的能量,而且還能讓身心變得更健康,很多煩惱也會隨之消失。
所以,多嘗試出門走走吧!
出門這件事,本身就藏著生活最樸素的治癒力。
清晨的陽光斜斜爬過樓縫,去巷口買份剛出爐的豆漿油條,熱氣撲在臉上的瞬間,會突然覺得: “啊,新的一天是有溫度的”;傍晚繞著社區散步,看路燈次第亮起,樹影在地上晃成溫柔的詩,白天的焦慮不知不覺就跟著腳步散在了風裡。
別總窩在家裡啦,哪怕下樓轉一圈,都可能遇到不一樣的驚喜,讓日子過得更帶勁!
當你習慣出門,你就會發現,原來生活的能量,從來不在手機螢幕裡,而在你踏出門的那一刻,腳下的土地就會悄悄把它還給你。
所以啊,如果你覺得當下的能量特別低,那就別等 “有空”、“天氣好”、“心情徹底好了”之類的,直接出門吧,去找回那個屬於你的能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