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婚姻面前,好像女性比男性,天然的有更多不安全感。
和身邊的不少女性朋友聊天,我發現了一個現象。
女生談了對象之後,到了快談婚論嫁的階段,總會冒出一個靈魂拷問:
這個人,真的可以結婚嗎?
這個問題背後的潛台詞往往是:
他會一直對我好嗎?他會背叛我嗎?和他結婚真的能幸福嗎......等等等等諸如此類的困惑。
我覺得吧,如果我們在這些問題上,一定追求一個100%肯定的答案,有所謂的執念。
那大概率,這個婚結不了。
畢竟這些問題,沒有人能保證,哪怕對方承諾了,也可能只是一張大餅。
我一直認為,不論和誰結婚,都有賭的成分。
01
為什麼說,哪怕和目前覺得再好,再合適的人結婚,也有賭的成分呢?
很簡單,因為,人,以及人的情感,永遠是動態變化著的。
人在不同的階段,會有不一樣的需求,會面臨不一樣的生活,也會有不同的心境。
而歌詞裡面也早就唱過了:愛情是流動的,不由人的。
這句歌詞,說實話,以前是聽起來無感的。
但是到了一定年紀,經歷過一些感情,也見過身邊各種案例以後,開始懂了。
婚姻發生變故的事兒,每個人身邊,估計都或多或少見過。
一開始的時候各種掏心掏肺,最後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分道揚鑣。
可曾經,誰又想過會是這個結果呢?
所以說,永遠不要寄希望於去控制別人,讓一個人始終怎樣怎樣。
我們能控制的,永遠只有自己。
但這並不意味著說,既然都有賭的成分,那找誰結婚都一樣咯?
no,大 no 特 no,還是那句話,別走極端。
02
有賭的成分,這話不假,但也要有自己最基本的判斷。
雖然控制不了風險,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,管理風險。
就像上學那會兒,每次考試,再牛的學霸,考前也還是在看書。
即便牛如學霸,也不太敢拍著胸脯說,自己做好了萬全的準備.
不過,他們就算拿不到滿分,最後也不會差到哪去。
這是因為,絕大多數的知識點,他們都複習到了,都真正掌握了。
剩下的一些比較刁鑽的,不在複習範圍之內的題目,就靠自己的積累,靈活處理了....
再比如我們買理財產品,雖然不能保證收益,但至少會看公司資質、過往業績....
那麼放到感情和婚姻中來,這個思路也是相通的。
如果說,通過和這個人的相處,覺得他這個人的底色,是向善的,覺得他這個人的人品,是很正的。
那麼,這個人的下限,至少不會太低。
再加上一些日常七七八八的觀察和實際的相處,你對這個人有 80% 的把握。
覺得和他結婚,不說100%,但大概率不會出錯,那就可以賭一賭。
我們可能無法做一個絕對正確的選擇,但可以做一個大概率正確的選擇。
至於剩下 20% 的不確定性,那就自己承擔,因為這是小概率事件。
有句話說:好的賭徒都明白兩件事,一是沒有穩贏的局,二是清楚自己的底線
03
至於剩下的 20% ,我覺得我們能做的真的很少,就是學會接受。
第一,允許這種不確定性存在。
第二,如果真的有一天,因為某種原因,真的走不下去了,那就體面一點分開。
在一起的時候惜緣,分開的時候隨緣。
我們盡最大的努力,但是也接受最差的結果。
這裡,可能還要聊到一個詞,就是底氣。
面對婚姻的不確定性發生時,是否有分開的底氣。
因為很多人有了孩子以後,其實身不由己,因為沒有離開的底氣,哪怕過得一塌糊塗,也只能一直忍著。
所以,我認為,女生在婚前,就做到 2 點。
第一,接受沒有人100%永遠不變的事實,管理好自己的預期。
第二,永遠培養自己向上生長的能力,以及經濟獨立的底氣,哪怕結婚,也不把對方,當成生活的唯一重心。
認清這兩點後,走進婚姻,其實心態也會好的多。
所以,婚姻就像合夥開公司。
選合夥人要慎重,簽合同要謹慎,但真開工了,就既要有風雨同舟的決心,也要有及時止損的勇氣。
04
最後,我也想說,有不確定性的存在,其實也不見得一定是件壞事兒。
比如,有些關係最後瓦解,並不是誰人不行,而是走到一定階段,兩個人不同頻了,步調不一致了。
所以,換個角度來想,這可能也是彼此可以努力的空間。
任何長期關係的穩定,肯定都需要雙方共同經營。
結婚很久的夫妻,如果依舊感情很好,必定彼此都是有經營關係的智慧的~
這種智慧,可能是多一些理解、多一些包容、多一些責任、多一些擔當、多一些成長等等.....
結婚這事兒,說到底——賭的是眼光,拼的是心態,留的是退路。
願我們都有孤注一擲的勇氣,也有願賭服輸的底氣~